当前位置: 首页> 宗教信仰> 正文

道观有男道士和女道姑吗

道姑是什么意思

道教没有道姑。正统道教的称呼为坤道,在道教典籍中,男道士也称为乾道,女道士则相应地称为坤道。黄冠专指男道士时,女道士则相应地称为女冠。

道观有男道士和女道姑吗

后蜀何光远《鉴诫录·旌论衡》:“普通山青州长老録二尼、道姑、道媪,亲事巾瓶,时左街使集王奏闻收勘,决递遐方。”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五娘到京知夫行踪》:“[生]那得这轴画像?[丑]敢是适间道姑的?”罗暟风《疯婆子》:“她能指出那一包是从张公庙求的,那一包是向马道姑用七尺白布换来的。”

扩展资料

道姑是什么意思

道姑是女道士的意思。

“道姑”是民间对女道士的俗称,在正统道教里,是没有这个称谓的,男道士,我们称之为乾道,女道士,我们称为坤道,取义天地阴阳,乾坤有分。这一称呼约最早出自元末明初时期。当时,文学家、史学家陶宗仪著有《辍耕录》一书,陶宗仪留下了一个成语“三姑六婆”。

其中,三姑分别为,“道姑、尼姑、卦姑”,道姑指的就是道观里的女性道士,尼姑是指寺庙里的尼众,卦姑,即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。纵观道教历史上的女道士,也就是坤道们,为道教的发展壮大和传承都付出了很多努力,很多人也因此名传千古。

例如飞升成仙的茅山上清宗,在现当代坤道前辈中,如上祥下真曹老修行,多年清修,信仰虔诚,是现当代很有影响的坤道代表。《道德真经》中说,上善若水,柔弱胜刚强,仔细品味起来,或许正是这些体道合道的美德共同筑成厚德载物的坤元之美。

道姑与尼姑的区别

2、道姑与尼姑服饰也不相同。道姑穿的是道袍,以蓝色、黑色为主,《大明会典》中记载:道士常服青。尼姑穿的是僧袍,以灰色为主,称之为海清,也称作淄衣,《红楼梦》之中惜春出家时候就提到一句诗:勘破三春景不长,缁衣顿改昔年妆。

3、?道姑和尼姑在发型上也有区别。道姑需要蓄发并且将头发盘起来,“道姑头”有点像当代流行的“丸子头”,尼姑需要梯度削发,以光头为主。

4、道姑和尼姑佩戴的法器也不一样。道姑佩戴的法器叫作拂尘,是一种用兽毛等炸扎成带有长柄的器物,尼姑佩戴最多的法器是佛珠,一种用木头做成圆珠后串成项链或者手链的器物。

5、?道姑和尼姑日常生活和修行的场所也不一样。道姑日升生活和修行在道观之中,是专属道教的场所,而尼姑生活和修行都在佛庵之中,是专属佛教的场所。

道士有男有女吗?

道门无男女,道号都是根据个人兴趣有自己取。一般都是“子”,不带“子”也可以,但原则上没有男女差异。神仙圣号上,一般男称“天尊”,女称“元君”。

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。《太霄琅书经》称:“人行大道﹐号为道士。身心顺理﹐唯道是从﹐从道为事﹐故称道士。”

其中男性的道士称为“乾道”,也称羽士、黄冠、真人、神仙、羽流、羽衣、紫阳、方士、冠子、先生、希夷、烟客、三元客等,尊称为道长。女性曰“坤道”,别称女冠。

他们依教奉行,履行入教的礼仪,接受各种戒律,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。

扩展资料:

道士作为一种宗教角色,是随着道教的产生而出现的。没有道教,便没有道士的存在;离开道教发展的历史景观,便不会看清道士的宗教面目。所以,我们先简要地介绍一下道教产生、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概况,以及道土是如何随着这一过程而诞生和他们的宗教信仰的特点。

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,初步形成于上古轩辕黄帝(前2717—前2599年)时期,正式建立于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陵(34年—156年)立教,以黄帝为始祖、老子为道祖、张陵为教祖。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。

怎样才能到道观当道姑?

1、道名是师傅给你取的,是有师承关系2、道教没有男女之分,没有道姑的称呼,一视同仁,男的称乾道,女的称坤道初一十五、祖师圣诞都要去道观3、服饰都是一样的,道巾(一般正一为庄子巾、九梁巾,全真为混元巾)、道服、云袜、十方鞋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福生无量天尊

道士有女的吗

道士有女的。

在道教,男性道士被称为“乾道”,女性道士则被称为“坤道”。

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,道教以“道”为最高信仰,

道,既代表自然自然,也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。

道士就是指奉道行道的有道之士,或道教的神职人员。

据资料记载,道士之名源于古时候的方士,

《太霄琅书经》上说:“人行大道﹐号为道士。身心顺理﹐唯道是从﹐从道为事﹐故称道士。”

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,道士之名,源于他们的行住坐卧,观念思想,一切唯“道”是从。

在道教,男性道士被称为“乾道”,女性道士则被称为“坤道”,

乾道别称真人、道人、羽衣、方士、黄冠等,其尊称为道长。坤道别称女冠。

道士敬称道爷,道士之间互称道友、道兄,这些称呼都是男女通用的。

道士会根据修行的内容或个人兴趣来给自己取尊号,

有些道法高深的道士享有“天师”之类的尊称。

各道派的创始人称为祖师;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为宗师。

道士可以出家,也可以不出家,不出家的道士又称为居士。

在金元之前,道士都不出家,金代时期,全真教创立,制定了出家制度。

从那以后,道士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。

全真派道士需出家,不能结婚,吃素食,乾道要蓄胡须。

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,可吃荤食,不用穿道服也不用蓄胡须。

两派之间的差异甚多,他们的修习法门和传承方式也各不相同。

道观分不分男女?

也分男女的,叫乾道和坤道,大些的道观有分别男女的观,小些的道观好象是分别居住和修道的,总之不是混杂的

女道士怎么称呼

在道观遇到女道士,只要称呼道长、仙姑、女冠就可以。

对于一般的道士,称呼道长就可以了。在道教内部是用乾坤来区分的。道教自古以来就以乾坤区分阴阳,乾代表天,是为阳;坤代表地,是为阴。也就是说,男道士为乾道,女道士则为坤道,之间以道友和师兄相称。在唐朝时期,男道士称为黄冠,女道士则称为女冠。唐玄宗时期的杨玉环曾经就是一位女冠。

道教内部从来就没有道姑这一称呼,这只是民间演化出来的一种称谓,最早可追溯到元末明初时期。文史学家陶宗仪在《辍耕录》中发明了“三姑六婆”这一成语,其中三姑指的是道姑、尼姑、卦姑,从那以后,道姑就为人们所熟知。

道士的相关称谓:

1、天师:张道陵或其嗣号之后裔。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“天师”,如北魏寇谦之,隋焦子顺,唐胡惠超等。

2、法师:精通经戒,主持斋仪,度人入道,堪为众范的道士,叫法师。

3、炼师:最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,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。

4、祖师、宗师: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;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。

5、真人:通常尊称那些体悟大法,道行高深,羽化登仙的道士。

6、黄冠:早期道教徒崇尚黄色,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,称道士为黄冠。

7、羽客:亦称“羽士”、“羽人”。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,引申为神仙方士,进而专指道士。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。

8、先生:对道士的尊称或谥号、赐号。

阅读全文